趙薇、黃曉明等明星在中美電影合作慶祝晚宴上亮相 日前,眾多中美電影界的美电名人在美國洛杉磯聚集一堂。在“第十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影合作高峰論壇”上,拍模他們談論最多的式两素呈就是中美電影正在進行的“試婚”,以及未來的国文漫長“婚姻”。對話的化元目的是為了今後能一起愉快地玩耍,而最大的现需爭議是究竟應該“誰嫁給誰”。
中國元素不能總“打醬油”
“請幾個中國演員在美國電影裏演幾個非主要角色,這隻能說是业内影合點綴,而不是谈中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呈現,”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喇培康說,美电“中美合拍片所呈現的拍模故事,應該是式两素呈兩邊都有的故事。中美合拍片成功的国文關鍵在於對中美兩國文化元素呈現比例的拿捏和把握,原則上應該是各自大約一半。如果某一方元素很少,按我們網民的話說,那是在‘打醬油’。”
對於美國影片到中國,美國電影人也有他們的看法。參與製作《尖峰時刻》的美國製片人亞瑟·M·薩基斯指出:“有人說,那些在美國表現不好的電影可以送到中國去,然後賣個兩倍的價錢,但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
好萊塢有多麽需要中國
參與製作《如果·愛》等影片的知名製片人、大盛國際傳媒創始人安曉芬女士認為,對電影人來說,市場非常重要。“全世界的電影都是二八法則,好萊塢也一樣,即20%(的電影)賺錢,80%(的電影)賠錢。好萊塢迫切需要中國,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對中國來說,在人才、製作技術方麵則非常需要美國。”
而將自己的產品兜售給其他人,簡單粗暴要不得。“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的本土電影,跨越文化或許就很難成功。”華納兄弟國際發行部總裁韋羅妮卡·範登堡認為,中國文化、演員、品牌真正進入國際化還需要時間。
合拍片是個好主意嗎?
大部分中方參會人員認為,合拍是中美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向。不過,合拍也存在爭議。華納兄弟的範登堡指出:“拍攝一部符合所有文化、討好全球所有觀眾的電影產品是非常困難的,你不能期待一個電影在哪個市場都表現良好。”喇培康則認為,對中美合拍片來說,不僅要講好故事,更要講好兩邊的故事,這樣才能讓雙方觀眾都喜歡,“如果一部合拍片能由中美編劇共同撰寫,這也許是最理想的方式。當然這也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