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發動機的高度是一萬一千米,比珠峰還要高兩千多米,地球人們管它們叫‘上帝的行星细节噴燈’。”這是发动小說《流浪地球》中對“行星發動機”的一句充滿想象力的描述。12月12日,机全景海根據劉慈欣原著小說改編,报满郭帆導演執導的屏都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首曝極具震撼力的“行星發動機全景版”海報,展現了氣勢恢宏的流浪發動機全貌和未來世界的生存環境,將原著中的地球文字轉化為充滿體量感的視覺呈現。這組9宮格海報獨具匠心,行星细节海報的发动不同部分被拆解,放大展示,机全景海大量隱藏細節一覽無遺。报满影片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全國上映,屏都充滿想象的流浪未來世界大門即將打開。
以小見大 呈現最具體量感行星發動機 《流浪地球》的世界中太陽即將爆炸,為了生存人類傾盡所有,在亞洲和美洲大陸上建造了一萬座推動地球離開太陽係的“行星發動機”。如何在大銀幕上呈現“行星發動機”是影片的一大難點。從海報中可以看到,“行星發動機”各個部件都在高速運轉,它的構造複雜,底部由7個龐大的支架支撐,中間位置的轉向結構負責調整角度,6個巨大的排氣孔用於散熱,而頂部分布的矢量噴口葉片,噴射出巨大藍白色強光光柱,直指雲霄。 海報呈現的藍灰色天空中,“行星發動機”旁呈現條紋圖案的木星及其衛星木衛三,此時地球已經航行很久,距離木星非常接近,通過對比可直觀地感受到“行星發動機”體積之大。還有一個引人注意的細節,發動機前方有一架正在飛行,並運載著貨物的運輸機,“行星發動機”成為了運輸機飛行的天然背景,由此也可感受到“行星發動機”高度之高。 海報的細節除了凸顯“行星發動機”之大之高,還呈現了地球停轉後,天地之間自然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世界被冰雪覆蓋,原有生態係統被徹底打亂,引發各種生存危機:飛機、輪船的殘骸斜插在地麵;躍出水麵的鯨魚在奮力騰起的瞬間便被凍為冰柱;曾經璀璨奪目的東方明珠如今黯然失色,傾倒在一片廢墟之中。城市隱藏在“行星發動機”腳下,飛行的無人機搜尋著生命的信號,幾個身著防護服的救援人員在殘骸中進行救援,人類在龐大的災難麵前顯得異常渺小,也讓人好奇人類是否還有勇氣冒險一搏。 海報中還隱藏著幾個關於數字的秘密。放大觀察“行星發動機”中間的轉向位置,可以發現數字“0623”,這個日期是影片原著兼監製劉慈欣老師的生日;而在其左側支架上隱藏著數字“2000”,《流浪地球》原著於2000年發表於《科幻世界》第7期,這個數字是為了紀念其發表。在海報左下角的飛機機翼上還隱藏著數字“42”,它來源於《銀河係漫遊指南》中一台超級電腦“深思”曾說出話:“宇宙萬物終極問題的答案是42”,劉慈欣老師也曾開玩笑說:“42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行星發動機全景版”海報通過這些數字致敬劉慈欣老師,同時也致敬科幻人。
從無到有 打造重工業質感中國科幻 此次“行星發動機全景版”九宮格海報突出展現了體量感和重工業感,通過細節的對比將想象中的發動機具象化呈現。郭帆導演談到“行星發動機”的設定時介紹到:“‘行星發動機’的尺寸設計經過精確計算,既要考慮真實的工程結構上是否具有可實現性,又要確保它足夠牢固體現出極強的體量感。它高達11公裏,實在是太龐大了,且11公裏是地球能夠承載的建築物的高度極限,一旦超過這個極限,建築物就會坍塌。在設計中,為減弱點狀的壓強,每一座“行星發動機”的底部被連接成麵狀,變成平攤的推力推動整個地球,這個過程其實難度很大。” 《流浪地球》是中國人自己的科幻電影,從概念設計到特效製作等過程中,本土團隊一直在摸索中不斷探索和嚐試。美術指導郜昂透露,在概設期間進行了各種方案的嚐試,但最後球形的、立柱狀等形態的設計都被否定,最終大家看到的“行星發動機”形態是力學結構更加合理,最能體現工業質感的設計。 在談到為什麽中國人會選擇要給地球裝上發動機時,郭帆導演解讀到:“中國人要帶著地球去流浪。這個形式是中國人對家對愛的複雜情感的一種表達。”“行星發動機全景版”海報通過詳盡的細節對比和全景呈現,傳遞出的不止於《流浪地球》世界的生存環境,還暗含了影片中人類冒險一搏的勇氣。海報中隱藏的其他重要元素與情感,待電影上映之日,觀眾可以在電影中一一尋找到答案。 電影《流浪地球》將於2019年2月5日正式上映,大年初一,冒險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