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7月1日上映的新青年電影《1921》,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曝特鄭大聖聯合導演,辑刘日前發布“年輕的王俊无前朋友來相會”特輯及“一往無前”版海報,展現了“一大代表”們戲裏戲外同樣充滿朝氣的凯往青春麵貌和為理想奮鬥的熱忱澎湃。 恰同學少年,新青年風華正茂。曝特13位演員致力於詮釋“一大代表”的辑刘青年時代,黃軒飾演李達、王俊无前袁文康飾演李漢俊、凯往韓東君飾演張國燾、新青年劉昊然飾演劉仁靜、曝特王仁君飾演毛澤東、辑刘張頌文飾演何叔衡、王俊无前祖峰飾演董必武、凯往竇驍飾演陳潭秋、劉家禕飾演王盡美、王俊凱飾演鄧恩銘、張超飾演陳公博、張雲龍飾演周佛海、胡先煦飾演包惠僧(按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共產黨簡史》排角色序)。 劇組製片人和導演選角時,都是以“形神兼備”為原則,外形和曆史人物相似是最初考量,但演員一旦進入角色,都在努力追求更大程度的“形似”,黃軒不僅剃了寸頭,他和韓東君進組前都因為參加衝浪綜藝曬得過黑,為了還原文人氣質,努力美白;袁文康、劉昊然、王仁君、胡先煦紛紛為了更接近角色而減肥塑形。同時,為了展現先輩們接地氣、生活化的一麵,13位演員以“神似”為目標,廣閱史料了解人物,經常和導演編劇徹夜討論。 劉昊然飾演年紀最小的代表劉仁靜,理論知識豐富,能言善辯,充滿激情,有“小馬克思”之美譽,他在塑造角色時融入了少年人的銳氣,一場會議上他號召支援工人運動的戲,即使是預演,也以鏗鏘有力的台詞、堅毅無畏的眼神,感染到現場的眾多劇組同事,以致導演在他演繹結束後,都忘記了是預演而喊出來“cut”。 王仁君二度出演毛澤東,這一次挑戰青年時代的主席,選擇更為鬆弛的、“熱血又感性”的表演方式。除此之外,他遵循主席的體育精神堅持晨跑夜跑,還從進組前一個月就開始練毛筆字,當時毛澤東是“一大”會議的書記員,而且字體獨具一格,王仁君為了鏡頭前“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行字,苦練了幾個月的毛筆字,隻為了由內而外更貼近“能文能武”的青年毛澤東。 張頌文以他獨特的表演方式,賦予了年紀最大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天真的一麵,這種反差式處理,令人物一出場就異常醒目,性格鮮明。而和代表們在博文女校深夜暢談的一場戲,他盡顯台詞功底,一長段台詞情感充沛地表演下來,同場的其他演員和工作人員都被感動得淚濕眼眶。 王俊凱充分展現職業演員的專業素養,戲外活潑開朗,但是一旦導演喊“開機”便“一秒入戲”,即時切換到鄧恩銘的憂思神情。為了拍攝犧牲的戲份,他特意減少飲食和睡眠,並將自己關進小屋裏沉浸醞釀,以貼近角色受刑已久的狀態……演員們在詮釋人物過程中,對百年前為了救亡圖存前赴後繼的同齡人有了深刻理解和共鳴,希望可以通過他們的演繹,感染更多的當代年輕人。 千山萬水來建黨 “新青年”星火相聚照亮中華未來 在發布的海報中,飾演“一大代表”的13位演員齊步向前,朝氣而熱血的氣質撲麵而來,傳遞出年輕人一往無前的決絕和投身革命的無畏。他們曆經風雨走來,卻如朝陽般耀眼。畫麵上,“一大代表”們或身著馬褂長衫、或身著學生製服、或西裝筆挺,但眼神同樣堅毅,對革命的前途充滿樂觀主義精神。 13人中,有日本留學歸國、致力於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李達;有出身農民、當過兵、求學時組織進步團體的毛澤東;有曾為前清秀才、參加過武昌首義的何叔衡;有年僅19歲、“五四運動”中的學生先鋒劉仁靜;也有少數民族出身的鄧恩銘……雖然他們的年紀、出身和經曆各異,但同樣懷著救亡圖存的決心,從全國各地排除萬難齊聚上海,共赴建黨之約。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劇組眾誌成城再現先輩“煙火氣”一麵 “那代人太了不起了,來參加一大會議,討論如何建立一個新的政權,而且他們還真的做到了!”飾演李達的黃軒,對年輕的“一大代表”們建黨救國的壯舉表達了崇敬之情。日前發布的特輯,生動展現了演員們對角色的全情投入。飾演李達的黃軒在研究了大量的史料後,十分注重在表演中凸顯角色的感染力。在他看來,李達這樣的“理想主義者”充滿著浪漫主義氣息,因此他才會在徹夜完成進步刊物的編輯工作後,爬上屋頂,對著朝陽大聲呼喊。 袁文康根據李漢俊的照片和史料,研究這位身患肺癆的革命青年的體態,設計了會客前吃甘草片、日常弓背但遇人會挺拔等細節,並努力揣摩夾雜文言文和白話的台詞韻律,成功塑造了一位謙遜儒雅又不失傲氣的進步知識分子形象。韓東君不僅形似張國燾,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為了符合角色特地去學習了英國口音,連對戲的好萊塢演員都對他的英文台詞讚不絕口。 在《古田軍號》中曾因飾演毛澤東收獲諸多好評的王仁君,這一次為了更貼近青年時代的主席,側重挖掘、表現以往影視作品中他少見的“熱血、感性而細膩”的一麵,比如農家出身的他來到“大上海”滿眼都是向往和好奇,看到租界外國人奢華的生活對比底層大眾的窮苦滿心憤懣,商討革命未來時充滿“追夢人”般的熱血……對於張頌文來說,因為關於何叔衡的曆史記載有限,他和編劇需要在熟讀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豐富人物細節。在他的理解中,何叔衡作為一個前清秀才,還會積極去了解馬克思主義,“認識毛澤東的時候他就將近40歲了,能一起幹革命,一定有一些比較像孩子般天真的地方”,為此張頌文會突出人物接受先進思想的進取心和純真感。 飾演劉仁靜、王盡美、鄧恩銘、包惠僧的四位“95後”演員雖然年紀尚輕,也展示了職業演員足夠專業的一麵。劉昊然以鏗鏘有力的台詞、渾然天成的少年銳氣,還原了劉仁靜這位最年輕“一大代表”身上的先鋒精神,拍攝“五四運動”戲份時,劉昊然雖然也剛二十出頭,但麵對還在學習表演的師弟師妹們,儼然一副師兄模樣,與大家分享拍攝經驗,和戲裏的角色劉仁靜一樣,雖是最年輕的一大代表,卻是能舌戰群儒的“小理論家”。 劉家禕在和導演商議後,為王盡美的角色設計了一些符合年齡特征的俏皮動作,比如撓頭、用扇子戳臉等。王俊凱性格活潑開朗,經常在片場為大家活躍氣氛。在拍攝一些動作戲時,一貫運動細胞發達的他,還主動兼職“動作指導”,教授劉家禕“爬牆技巧”。年級輕輕卻“身經百戰”的他,總能在開拍後立刻切入到鄧恩銘的人物狀態,無論是憂思革命的神情,還是受刑時的堅韌勇敢,均能“一秒入戲”。胡先煦則在研究人物資料過程中,注意到包惠僧記者出身養成的習慣,為此設計了隨身攜帶筆和本的細節。在曾任北京電影學院老師的演員祖峰眼中,“他們進入情境很快,雖然很年輕,但也是身經百戰,有很多經驗”。 除了嚴肅和緊張的創作態度,更難能可貴的是,演員們在片場結下了“大家庭”般的深厚友誼,不乏團結、活潑的一麵。拍攝之餘,雖然紅船劇情中張超沒有戲份,他也特地來到現場,為大家彈吉他伴奏,13個人一起合唱《國際歌》,洪亮整齊的歌聲經常會感染劇組的工作人員一起哼唱。在一場胡同戲的拍攝中,他們在炎熱的夏天擠在狹小的房間,打光的燈烤得每個人都渾身是汗,不時還有蚊蟲叮咬,大家仍默契地投入表演中,竇驍和韓東君還一起哼《國際歌》打氣。張雲龍對演員間的凝聚力印象深刻:“大家有同樣的思想和目標,聚在一起變成一束光,讓人感動和自豪。” 而大家的創作動力,也來自於在揣摩角色的過程中,汲取了先輩青年時代的“榜樣力量”。王仁君對代表們的敬仰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是我們當代年輕人,真正應該去崇拜的偶像!”100年前,13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齊聚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樣“開天辟地”的壯舉。100年後,13位演員竭盡所能,隻為努力創作出《1921》這樣有責任擔當的時代精品,傳遞先輩們敢想敢為、敢拚敢闖的精神,激勵當下年輕人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鬥! 電影《1921》將於2021年7月1日全國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