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香港電影迎來上升期 合拍片不再是爛片代名詞

发表于 2025-01-01 22:16:05 来源:詭秘莫測網
香港電影迎來上升期 合拍片不再是爛片代名詞(圖1)
《中國合夥人》在內地大獲成功
 資金沒了,市場少了,电影香港電影曾陷入困境。迎上而給香港電影帶來再一次發展機遇的升期“CEPA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從2003年施行至今,香港電影經曆了不適、合拍磨合到融合,片不片代終於在2013年迎來上升期,再烂這不光是名词冷冰的生產數字的回暖,更重要的香港是類型、質量等全方位的电影複蘇。雖仍然無法和黃金年代相提並論,迎上但這種回暖,升期可能為香港電影迎來更多可能性,合拍輾轉騰挪在各式五彩斑斕影像風格中。片不片代   2014年的再烂香港電影在風格化與氣質上更為精進。陳可辛在“接地氣”的《中國合夥人》大獲成功之後,推出打拐題材的電影《親愛的小孩》。大導演許鞍華拍起了民國“女神”蕭紅的傳記題材電影《黃金時代》;徐克重拍紅色經典《智取威虎山3D》;爾冬升將目光投向“橫漂”群眾演員,打造電影《我是路人甲》……陳嘉上導演表示:“合拍越來越成熟,種類越來越多。”
    香港電影迎來上升期 合拍片不再是爛片代名詞(圖2)
《黃金時代》劇照   合拍越來越成熟     “合拍片”一度是爛片的代名詞,不僅讓內地觀眾看得別扭,更讓不少香港觀眾聞之色變,但這種情況在去年有了大幅改變。今年金像獎五部最佳影片提名中,有四部是票房口碑兼優的合拍片。王家衛磨礪八年的《一代宗師》,故事起於佛山、決戰東北、葉落香港,盡得民國風流;《西遊·降魔篇》是周星馳對自己巔峰時期作品《大話西遊》的顛覆和再創造;《掃毒》令人看到港片經典《英雄本色》的影子;《激戰》是擅長港式警匪片的林超賢對拳擊題材的新挑戰。       林超賢曾經嚐試在香港為《激戰》找投資,但香港投資人對拳擊勵誌題材沒信心,此前也沒有成功案例,後來是內地的博納影業接下了這個項目。去年,林超賢的《激戰》香港票房超過4500萬港元,和《掃毒》一起成為僅有的兩部挺進去年香港票房前十的華語片,在內地的票房口碑亦不俗。對於港味的堅持,林超賢覺得不需要刻意:“電影是我的工作,我都在這個行業裏這麽久了,我們在跟隨市場的改變去改變、跟著市場去走的時候,你自己的東西還在,大家都是在那裏成長的,你所有的味覺都是在那裏成長時培養出來的,是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的,所以不需要一直都跟自己說,‘我是那種味道,需要堅持什麽’。”       導演陳嘉上認為香港電影選擇“北上”,不是願不願意的事,而是為了生存下去,必須得做的事。香港導演已經用10年的時間在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內地的政策、文化環境,“我越來越沒有壓迫感。以前(壓迫感)很強,寫劇本很難。香港導演別硬去接內地地氣,那樣一味迎合內地觀眾,反而丟掉了自己的特色。我看到葉偉民拍出《人在囧途》時,我覺得他把握到內地人的口味了。我說這是進步。現在要照顧內地市場,香港導演們各自用各自的方法去比拚,這種靈活度、自由度越來越大。”       陳嘉上還看到了香港電影在“北上”之後對題材的選擇的改變,“合拍越來越成熟,種類越來越多,以前大部分電影選擇古裝曆史神話題材,融入香港電影元素後的內地電影市場,類型種類開始豐富,警匪、災難、驚悚、科幻、諜戰……表現手法也越加成熟多元。整體呈一片欣欣向榮之勢。我常說,不要把自己困在中國市場裏麵,要提醒自己是為全世界拍電影。”       香港導演關錦鵬將工作重心放在內地,他認為現在內地的電影公司開始投資係統化、拍片製度化,無論題材選擇和發行都有了更大的眼界。在關錦鵬看來,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已在向類型電影發展,“香港電影從來都是在一個商業取向的環境中,把類型電影拍到極致,江誌強(安樂影業老板)一直在做一些前導性的貢獻,《北京遇上西雅圖》、《寒戰》、《風暴》的成功都是得益於典型的類型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給題材、拍攝地,甚至合拍概念都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手工作坊式的本土製造       雖然“北上”風潮不可阻擋,但是仍有一些普通觀眾眼中的陌生名字,比如陳果(《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胡耀輝(《一路向西》)、黃修平(《狂舞派》)、麥曦茵(《前度》)等導演“堅守”著港片本土市場。       恐怖片從來都是香港電影的重要片種,僵屍片中的直跳僵屍和茅山道士更是風靡一時。去年,歌手出身的麥浚龍發表導演處女作《僵屍》,主演錢小豪、陳友、鍾發、吳耀漢等當年一眾僵屍片熟麵孔出現,令影迷深感懷舊與親切。《僵屍》雖然是致敬之作,但不乏新意,深具文藝氣質。       去年香港還有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電影,那就是黃修平的《狂舞派》,講述一群熱愛舞蹈的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故事,在香港本地收獲高口碑與票房,並獲得今年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新晉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六項提名。這部香港本土電影並未刻意強調香港情懷,卻處處透露出香港情懷。       日前正在香港上映的由陳果執導,改編自網絡小說的《那夜淩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掀起了觀影熱潮,全港30家影院一天排片超過500場,甚至超過《美國隊長2》。陳果鏡頭下的香港“死城”,荒謬的橋段,充滿黑色喜劇風格。雖然影片故事並不完整,結尾不知所雲,但不少港人能在其中找到熟悉的記憶。       不過堅守本土的導演能做的,隻是紮堆拍著恐怖驚悚片、情色片、青春片,把曾經的“香港電影工業”當作現在的手工作坊來經營。以去年為例,香港本土票房前25名的電影裏,純正的香港電影隻有《僵屍》排在第25位。投資小造成票房基數差,票房差反過來讓投資人壓縮投資金額,這樣的惡性循環,正在進一步扼殺堅守香港本土的導演們的生存空間。黃修平坦言,“我不抗拒合拍片,但有一些電影計劃,我覺得審批沒有問題,但最後文件下來,有很多地方要改動。我覺得這種改動會把我整個電影的創作靈魂改掉,我就寧可在香港用小一點的資金去拍。”據悉,投資1500萬港元的《僵屍》為了回本,導演麥浚龍已經開始為內地上映重新再剪一版。關於“合拍片”,他先是定性道,“不管合不合拍,對我來說就是一部電影,‘合拍片’至少不是負麵詞語。”然後表明態度,“如果去拍(合拍片)就要把想拍的東西放進去,選擇都是雙向的,沒有人逼你去拍電影。”   新導演新勢力       近年來,香港演員斷層的話題被頻頻提及。正當我們在憂心香港演員們帶來的“審美疲勞”時,他們紛紛轉行做導演。       香港電影圈有個慣例,導演要從場記、編劇等做起,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穩紮穩打才可能坐上導演椅。《寒戰》的導演梁樂民、陸劍青就是這麽熬過來的。    但演員做導演似乎要容易些。眾人眼中的“富二代”,歌手、演員麥浚龍能拍出有情懷又不乏新意的《僵屍》令人意外。沒有上過大學,沒有學過電影,連平時用手機拍攝視頻的經驗都沒有的他憑著一股衝勁為一圓由來已久的導演夢,在片場偷師學習電影技術,刷新對電影的理解,招來一幫老演員,邊拍邊學,籌備兩年,拍足半年才有了《僵屍》。厭倦了總演警匪片的張家輝也燃起了當導演的興趣,和投資者幾經交涉,才換來了拍攝鬼片《盂蘭神功》的機會。“天王”黎明一直很想當導演,以前他的公司接下廣告,他也會親自擔當導演,小試牛刀。這次他找到喜歡的題材——一部與紅酒有關的電影《啥酒神》。吳鎮宇與張震、鄭雨盛聯合執導了一部三段式電影《三生》,通過三個背景迥異的故事《尺蠖》、《橘子》和《殺手與老人》,表現人性的掙紮與救贖。金馬(1993年《赤裸的誘惑》)、金像(2000年《流星雨》)雙料影後吳家麗以新導演的身份重出江湖,拍攝講述“鳳姐屠夫”故事的現實主義題材驚悚片《花街柳巷》。更戲謔的是演員杜汶澤,他即將開拍一部搞笑片《悲慘世界》,為他擔當主演的是導演彭浩翔和郭子健。       所謂“英雄莫問出處”,電影新導演也如此。演員畢竟是離電影導演很近的“工種”,最容易看清楚導演的長處和弱點。他們可能意味著導演水平不穩定、忽高忽低,但也可能意味著不拘泥於定式,導演風格更加多彩多姿。正如薑文前不久所言:“中國這些日子的高票房,都來自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其實電影史中,讓電影拐彎的作品還真不是導演拍的,都是像奧遜·威爾斯、查理·卓別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能編能導能演是很重要的。”不過,去年曾成功幫助趙薇完成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關錦鵬提出,“如果是玩票形式,或者隻是掛名作為噱頭,是否一定成功我持保留態度。”同時他還表示,“演員想做導演,就一心一意,不要自導自演。”
随机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香港電影迎來上升期 合拍片不再是爛片代名詞,詭秘莫測網   sitemap

回顶部